从古至今书籍常用装订方式
      正所谓“装订成册”,装订是指将印好的书页、书帖加工成册,或把单据、票据等整理配套,订成册本等印后加工。书刊的装订包括订和装两大工序。订就是将书页订成本,是书芯的加工;装是书籍封面的加工,就是装帧。
古代装订
古代装订以手工为主,适配简牍、纸张等材料。
编绳系结
编绳系结(先秦 - 秦汉):将竹片、木片(简牍)用麻绳、丝绳串连,卷成卷存放。

特点:简易便携,是文字载体普及初期的主要方式,适配甲骨、简牍等硬质材料。
卷轴装
卷轴装(秦汉 - 隋唐):将帛书或纸张粘连成长卷,末端装木轴,可卷可舒。

特点:适配较长篇幅的文献(如经书、史书),但展开阅读不便,无法快速翻页。
经折装
经折装(隋唐 - 宋):将长卷按固定宽度反复折叠,形成类似 “手风琴” 的样式,无需卷轴。

特点:解决了卷轴展开繁琐的问题,适合宗教经书、法典,方便翻阅和携带。
蝴蝶装
蝴蝶装(宋代):将书页对折后,以折痕为脊,用浆糊粘连在封面上,展开时像蝴蝶展翅。

特点:页面平整,适合印刷书籍初期使用,但翻阅时容易脱落,且只能单面印。
包背装
包背装(宋末 - 明清):将书页背面粘连,再用厚纸包裹书脊,无需线缝。

特点:可双面印刷,容量更大,解决了蝴蝶装易脱落的问题,是明清通俗小说、类书的常用方式。
古线装
古线装(明清至今):将书页对折后,在书脊处打眼,用棉线或丝线穿缝固定,再配封面。

特点:牢固耐用、可反复翻阅,是中国传统装订的巅峰形式,至今仍用于古籍复刻、高端书籍。
近现代装订
近代装订方式从西方技术传入,以机械辅助完成,现代装订自动化为主,适配多元需求。
骑马钉装订
骑马钉装订(19 世纪末至今):用铁丝从书页折痕处穿钉固定,类似订书机装订。

特点:工艺简单、成本低、速度快,适配薄本印刷品(如杂志、小册子、宣传单,页数≤48 页)。
无线胶装
无线胶装(20 世纪初至今):将书页裁切整齐后,书脊涂热熔胶粘连,再粘贴封面。

特点:装订平整、外观简洁,适配中等厚度书籍(如教材、小说、画册,页数 48-300 页),是近代最普及的装订方式。
锁线胶装
锁线胶装(20 世纪中期至今):先将书页按帖锁线固定,再涂胶包裹书脊。

特点:结合了线装的牢固性和胶装的平整性,可完全平摊,适配厚本书籍(如辞书、百科全书、精装书,页数≥300 页)。
精装装订
精装装订(现代高端形式):以锁线胶装为基础,搭配硬壳封面(纸板 + 布料 / 皮革),书脊可做圆脊、方脊,部分配护封。

特点:质感厚重、收藏价值高,适配经典书籍、画册、礼品书。
活页装订
活页装订(现代灵活形式):书页打孔后,用线圈、铁圈、夹条等固定,可自由添加或替换页面。

特点:灵活便捷,适配笔记本、手册、培训资料,常见线圈装、铁圈装、抽杆夹装。
特种装订
特种装订(小众定制):裸脊锁线(书脊裸露,凸显工艺感)、穿绳装订(用棉绳、麻绳手工穿缝,文艺风)、磁吸装订(用磁铁固定,无钉无胶)。



特点:个性化强,适配文创产品、小众书籍、高端宣传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