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行业老专家:彩图印刷质量,关键在这里!
积数十年印刷工作,笔者才感悟到“彩图印刷质量的关键在原稿”的理念,虽然以前在有些会议上谈过,但收效甚微。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认识可能有所改变,毕竟关系到印刷质量的大问题(笔者自认为正确)。本不想旧事重提,安度晚年,爬格子又费时费脑,还是绝笔吧!
不料近几年疫情肆虐,生活节奏被打乱,不能自在,闲得很,又萌发起虚度光阴不如动笔的想法,一方面消磨时光,另一方面如果被业内同仁重视或接受,可以作为本人后半生仍关心印刷,为印刷事业做了件实事和好事的见证。因为笔者以前也积极撰写过一些稿件,现在年事已高(1938年生),所以多次起伏就动笔了。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印刷制版工艺技术落后,普通原稿大多数由文字、线条、提纹、实地简单图像组成,网线不多。印版是手工用浆糊纸翻小版,再拼大版。器材设备是专用的厚石板、浆糊纸。锌皮设备是一台手动翻小版机、一台电动压大版机,非常简陋。网线是手工楷网,需要制版单位和印刷厂的制版部门共同制版完成。网线版是在玻璃上涂感光液(后来是软片),再经过照相、滤色镜分色、网屏加网、手工修版,然后晒在感光锌皮上,制作成印版。当时印刷质量主要做到文字清晰,网点实地平服,不花不糊,套印准确,色差少就可以了。这些主要是印刷机来完成,因此20世纪70年代前有“七分印前,三分印刷”的观点。
上世纪80年代,原稿质量不断提升,网线版增多,国际上采用当时先进的电子分色机分色原稿、PS版印刷,国内各省市又纷纷引进这两种技术,对分色制版、色彩还原、印刷质量的确提高不少。拼大版又有自动拼版机,20世纪90年代更先进的电脑桌面制版系统出现,制版软件不断完善,不但能做好色彩管理,还能够修正原稿不足之处,如立体感、明度,去除或增加某些部分,但不能使原稿面目全非,显然分色比印刷重要,因此人们对印刷质量的归属改变了。
现在印刷期刊,时有看到印刷质量的关键是“七分印前,三分印刷”的观点,虽然认识改变了、提高了,但笔者认为还是欠佳,没有提到关键所在——原稿。因为无论印前还是印刷,他们都扮演着“巧媳妇”的角色,印前是复制原稿,印刷是展现原稿。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是说再好的媳妇没有好食材,也烧不出好的米饭和菜肴,所以离开原稿,印前和印刷都一事无成,因此为什么关键在原稿,就是这个道理。
但印刷对原稿有哪些要求,这确实很值得探讨和研究,本文先抛砖引玉谈些看法,很不全面,希望有机会能进一步深入探讨,看法一致,内容充实,才能推动印刷业的发展。对原稿的要求有如下几点。
每一张彩图都有其作用,如报纸与画册的文字说明与彩图内容相对应,原稿主题也很突出,宣传效果很好(如图1),而现在有些包装箱、盒、袋(如图2),只追求华丽,里面什么商品也没有反应出来。其实这种张冠李戴,不伦不类,讨口彩的设计华而不实,不能很好宣传商品,不能一目了然。原稿主体突出,能受到大众的青睐,主体不一定放在中间,夺目就可以。
图1 跟同学滑旱冰
图2 包装示例1
人们睁开眼睛,看见的物镜都是立体的,所以原稿要在平面基料上反映出立体的物景,不然看起来呆板,不自然也不好看(如图3)。如果将苹果、苹果花、叶子,用静物摄影再加设计,画面效果肯定会更好。
图3 包装示例2
网线版应该既有高光又有暗调,这样反差大,更清晰,立体感强,看起来更夺目。但有些原稿完全是中间调或中间调偏多,网点阶调层次拉不开,以致色彩灰暗,画面模糊,立体感不强,视觉效果差。没有立体感的原稿,应该去除。
关于绝网问题,同仁们褒贬不一,贬的认为画面不柔和,有硬口,参加评赛的彩图不要绝网,不然会影响评分,除此可以绝网,因为绝网后对比度与反差大,图像立体感好。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图像的大多数是外行,立体感强,吸引力大,有什么不好呢?
笔者曾到过杜邦公司,在印刷产品陈列室,看到一副只有40线/英寸不到的卡通瓦楞纸板印品,近看网点很清晰,远看色彩与立体感也很好,所以关键是原稿设计。
现在人们的审美思维提高了,不再土里土气,而是香里香气,要超过五颜六色,色彩要多,要艳丽,浓墨丰富多彩,而不是灰蒙蒙,暗调多或墨色淡淡。大家知道CMY三原色能叠成无数颜色,所以色彩艳丽是能够做到的。原稿设计时除特殊的夜色、专色、轿车、机械设备等,要注意亮丽的色彩,提高原稿质量,这样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受人喜欢。
印刷质量,层次丰富也是主要内容,如前述所说,图案应该既有高光又有暗调,看起来很有层次,使人越看越想看,没有层次使人不屑一顾,质量就不好了。
立体感、色彩艳丽、层次丰富、线数高这四者相辅相成,但原稿首先要考虑立体感,有了立体感,层次才能丰富,然后美化色彩,线数高对其他三者都有好处,笔者在这里不是宣传高网线,175线/英寸就可以了。原稿摄影得好,人的头发丝、肤色,衣服的绒毛,动物身上的毛,水果的凹凸面,大自然的风采等,都能清晰如真反映出来,品味很浓。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柔性版印刷分会在讨论瓦楞纸箱印刷标准时,对于最高线数有争论,最后定在100线/英寸,有些专家认为太低,闭着眼睛都能印,这有什么不好呢?瓦楞纸箱内的商品一旦使用,纸箱就被扔掉,而且瓦楞纸平整度差,有些面纸粗糙,不容易印高网线,现在有的印到(预印)150线/英寸,实在没有抓住主要,前述40线/英寸,原稿设计得好,印刷质量也不错,还是要将注意力放在原稿上。
有位行业领导非常有远见,曾说过,未来的印刷应该是绿色印刷、创意印刷、和谐印刷的有机融合。国家也提倡要创新,这一点非常重要,按理应该放在第一点,但现在大家思想还没统一,而且创意新颖有些难度,还是实惠点先说印刷方面的要求,要求认识了,对关键的原稿才会重视,才能接受创意。
现在报纸印刷与画册印刷都是图文并茂,立体感和色彩都较好,但创意也需要,而且是长期的,如彩图可以活泼些,内容丰富些,亮度提高些等,不足之处克服些,如有时看到偏色,偏色虽然不是原稿之敝,主要来自分色与印刷,但偏色会影响到整个原稿,使色彩失去平衡,失去自然美真实感,视觉效果差。
印刷和商品包装非常密切,印刷为商品包装服务是方针,好的包装能够吸引人,从而增加销量。现在很多包装盒、箱、袋,除了底部都有油墨,而且实地居多,除非印专色,否则不符合印刷规律,如胶印要求实地水要多,网点水要少,结果满足实地,小网点逃掉,而满足网点,容易脏版;柔印满足实地,网点增大率更高。
有些原稿一看就知道是不懂印刷的广告单位设计的,比如设计有较小的空心字、空白字、圈圈等。虽然制版单位对这类原稿会做特殊处理,但容易套印不准,建议不要每面都有油墨或把实地改成提纹、花色、线条等。实地多,油墨多,不一定好看,这是中国特色,应该简洁明了,可以借鉴吸收国外的商品包装印刷。美国FTA柔印协会非常重视原稿设计,简洁明了是评赛条例之一。
原稿有5大种类:
新华社传真稿;
摄影原稿,如报纸、画册、刊物上较多;
设计原稿,如广告、商品包装较多;
静物原稿:如汽车、机械、人物、玩具、食物等;
静物+设计原稿,如图4香酥肉松,该类原稿目前在增多,特别是食品包装,立体感强,一目了然,值得推广。
笔者曾到过一家较早引进胶印机的传墨系统(短墨路)使用网纹辊的印刷企业,该企业主要印刷广告和画册,老板非常懂行,在公司内搞了个摄影棚,面积大约60m²,专摄静物,摄影棚灯光好、明度强,拍摄出来的动物栩栩如生,水果鲜美可口,色彩鲜艳,食品犹如真品,人物细微层次都出来了,品味很足,质量要比设计原稿好看多了,因此建议推广。
图4 包装示例3
前述5点原稿要求,是主观意象,很不全面,如果同仁们同意原稿是关键,请集思广益给予补充,因为原稿质量要求明确了,才能有好的原稿。现在市场经济三原则,即质量、价格、服务,其中质量最为关键。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要从印刷大国,创建成印刷强国,质量也是关键。
大部分印刷企业根据客户来稿进行印刷,原稿制作主动权不在印刷企业,但印刷企业如果同意“印刷质量关键在原稿”的观点,发现原稿不理想,可以与客户多交流沟通,或介绍好的原稿制作单位,客户应该是欢迎的。
与印刷技术相关的质量因素非常多,其中三大因素原稿、分色、印刷,还有光、机、电、水、墨、基料、化工等。如果做鱼刺图,可以划分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原稿。
同仁们都知道,印刷产品要忠于原稿,所以印刷质量关键是原稿,并不是分色与印刷。
希望有关领导也重视原稿的设计事宜,领导重视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希望印刷院校开办原稿设计课程,更好更多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有条件的印刷企业和分色制版单位,也可以从事原稿设计工作,共同提高印刷质量,更希望同仁们同意笔者的观点:彩图印刷质量的关键在原稿。
作者:原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柔性版印刷分会秘书长 林逢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