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级的装裱方式——经折装
经折装是中国传统书画和碑帖的一种主要装裱方式,已有上千年历史,在我国唐朝时期达到了鼎盛。与传统卷轴装相比,经折装的优点是欣赏阅读更方便,也便于收藏保存。其制作工艺就是将一张一定幅宽的长卷按一定尺寸一正一反折叠起来,形成长方形的一叠,类似书本的样子,在首末两页用绢布包裹的厚纸或木板制成封面和封底,古时也称之为“折本”,和今天的书籍非常相似。
如今,人们对传统书画装帧的形式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不仅喜欢经折装这种传统字画装裱形式,还要求装帧的字画表面光滑、平整度高,无折痕、无皱纹,这就要求加工企业进一步优化经折装制作工艺,最大程度地减少制作过程中影响质量的不可控因素,减少误差,使得每一册经折装都能够完美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传统经折装制作工艺通常是将字画长卷直接与覆背纸对裱,再根据需要的尺寸进行正反折页,形成书本的形式,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经折装的形式
由于字画长卷有手工撰写和绘画长卷与特种胶版纸和铜版纸印制长卷的区别,所以两者的制作工艺流程又略有不同。
对于手工撰写和绘画长卷,因纸张定量一般在50g/m2左右,装帧时首先将其直接与覆背纸托裱,再用卡规事先划出一定的长度,按卡规划出的尺寸进行正反折叠,形成书本形式。
对于特种胶版纸和铜版纸印制长卷,因纸张定量一般在120g/m2左右,由于受到印刷设备幅宽的限制,一般采用分段印刷和分段压痕,再进行折页粘贴和拼接,不再另外托裱。
近两年,轮转型喷墨数字印刷设备、大幅面喷绘设备不断进军字画市场,高仿真超长精美字画和碑帖产品不断涌现,因而正反折页的次数不断增加,从十几次到几十次不等。由于超长画面不能裁切开来压痕,只能使用卡规进行定位。但托裱完成后的纸张较厚,当我们按卡规划定的间距,再进行一正一反折页的时候,由于每次手工折页时难免会有少许偏差,随着折页次数的增加,累积偏差值就会逐次增加,不可避免地形成折页成品左倾右斜的形状,而如果人为在每次折页时纠偏,又会出现左右参差不齐的现象。同时又因折叠不齐,成品在折叠压平过程中还会出现左右折口压平不实的现象,两边上翘,影响整体美观。
为了解决使用传统经折装制作工艺时出现的难以避免的质量问题,我公司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试验,反复推敲论证,优化工艺流程,逐步形成了一种比较可靠稳定的制作工艺,即夹层式经折装,从而基本保证了在批量制作过程中经折装产品的质量可靠。
图2 夹层式经折装剖面图
夹层式经折装剖面图如图2,具体制作工艺流程如下。
01
中缝宽度计算
如图2,根据各类纸的厚度计算,中缝宽度计算公式如下:
中缝宽度=(覆背纸厚度A+夹层纸厚度B+字画纸厚度C)×2
02
夹层纸尺寸计算及裁切
根据成品尺寸计算夹层纸大尺寸并裁切,计算公式如下:
夹层纸高度=成品高度+6mm
夹层纸宽度=成品宽度-中缝宽度
03
字画纸与覆背纸对裱
将覆背纸展开,按图3所示的方式与覆背纸排列,夹层纸每张按间隔中缝的尺寸位置,一张一张粘贴在覆背纸上,粘贴完成后,再将字画纸对裱在其上。
图3 夹层纸裁切示意图
04
正反折页
对裱结束后,根据自然出现的折痕,利用长卷之间形成的缝隙,一正一反将其折页,在自然应力的作用下,达到左右折口齐整度一致,对不准的折口可适当喷水,待纸张柔软后再次纠偏即可。这样装帧后的经折装,左右两侧表面平整度、饱满度和弯折性都较好。
05
裁切成品,粘贴面板
将经折装天头和地脚进行裁切,再将面板贴牢即可。
(1)原有经折装质量主要取决于制作者的经验和手法,不可控因素较多,残次品较多,手工成本较高。
(2)由于夹层纸尺寸统一、间隔一致,可以有效控制折叠的准度,避免反复折叠过程中误差的累积,保证幅面左右上下的齐整度。夹层式经折装制作工艺大大减少了手工误差,且次品率较少,使质量有了保证。
(3)由于在字画纸和覆背纸中增加了夹层纸,提高了经折装的挺度和平整度,不易变形和翘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