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技术 | 通过这些技术创新改造生产流程,质量和成本双获益!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变革。在当前印刷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四化”发展进程中,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新产品相继问世,印刷企业也在积极备战,争相打造自己的“淘金利器”。可以说,技术创新正成为这个时代最响亮的口号和最闪耀的标志。为此,我们特推出【创新技术】专栏,希望以此传播领先技术,引领行业发展。
由于报纸的属性,通常人们对报纸印刷质量相对比较宽容,但近几年这种现象已悄然改变。当前信息生产传播方式深刻变革,读者转场、市场分流,对纸质阅读的需求不断减弱等,都对传统纸媒体提出了更高、更强、更严、更实的刚性要求。承担传统纸媒体出版保障任务的印刷厂也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在纸媒体快速萎缩的背景下,报纸印刷市场竞争加剧,产业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报业印刷厂之间就保有量和增量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而另一方面企业经营业绩大幅下滑,也不可能再进行设备的换代升级,因此在现有设备条件下,通过提高报纸印刷质量来增强市场竞争力成为各报纸印刷厂的一个有效选择。
本文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对现有的报纸印刷生产流程进行改造,并使之贯穿于流程的全过程,以期提升印刷质量,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获取印刷特性的第一步是要得到标准的测试样张,这对于单张纸印刷机来说比较容易,但要在高速轮转机上获得墨量大小适当、墨色均匀的测试图印张并非易事,非常考验测试者和操纵者的功夫;
第二步是要进行颜色的检测与分析,才能确定印刷特性。这一过程技术要求较高,所需时间较长,这也是许多印刷厂不做印刷特性测试的原因之一。
我们与专业院校合作,开发了一套包含检测仪器和分析软件的印刷质量分析系统,能够利用扫描式检测仪器检测如图1所示的测试图,通过软件自动分析,快速、方便地获取当前的报纸印刷特性,包括当前纸墨组合下的最佳印刷密度、当前的网点增大率等,以及所需要的网点增大补偿值,如图2所示。
图1 测试图
图2 印刷质量分析界面
然后根据获得的最佳密度控制印刷墨量,根据网点增大补偿值对CTP输出曲线进行网点增大补偿,使印刷特性处于规范、优化的状态。这套系统对设备成本和技术要求均不高。
规范图片的首要一步是正确设置特性文件。在印刷测试样张上获取印刷特性数据并校准后,通过采集优化状态下的原色和间色的色度值以及四色的网点增大值,利用Photoshop软件的颜色设置功能,总墨量设为260,黑版墨量限制值为90%,创建特性文件。
建议用Photoshop设置特性文件,而不是直接采用如ISO newspaper26v4.icc等标准特性文件。ISO newspaper26v4.icc是在ISO 12647-3∶2004标准条件下制作的特性文件,40%处的网点增大为26%,油墨总量限制设定为230;分色类型采用灰成分替代(GCR),黑版的生成设置为最大值、黑版的起点为0,黑版墨量限制值为95,利用纸张色来定义灰度轴。
这里有两个问题:
同时,由于国内多数报纸印刷机的印刷速度相对较低,有利于油墨干燥,也为根据客户要求适当加大墨量提供了可能,可以增加画面的鲜艳程度和对细微层次的表现能力。
也不建议利用印刷IT8.7-3等测试图创建特性文件。这是因为创建特性文件用的侧视图需要颜色过渡平滑,而利用报业轮转机印刷得到墨色均匀的测试图很难实现。
创建好特性文件,然后把它们发送给图片制作部门和相关的广告公司,要求他们利用该特性文件实现图像从RGB到CMYK色彩模式的转换,为准确制作图片提供必要的基础。
目前不少印刷厂对软打样存在两类认识和做法上的误区和不足:
我们原来的一套软打样系统由于屏幕显示的色彩和实际报纸的色彩差异很大,屏幕只能看作大致的效果图,而不能作为追样的依据,操作工人不愿使用。
如图3所示,左边是显示器,右边是印张,两边的颜色一致性相当好。相比于现在通用的软打样方法,一方面由于根据具体环境光源特征和显示器特性进行了修正,对显示器和环境光的要求就比较低,成本低、适用性好;另一方面颜色匹配精确度高,特别适合于报纸印刷的屏幕打样。
图3 左为软打样显示,右为印张
软打样的另一大功能是可以为制图人员实时提供所制图片的印刷效果,并及时做出修正。由于报纸印刷色域范围小,并且有较深的底色,为了获得较好的图片印刷效果,通常需要修图。但由于数字文件在普通屏幕上的呈色和印刷后的报纸呈色方式不同,导致颜色差异较大,如果调图人员无法实时看到调图后的印刷效果,报纸图片修图质量就全靠技术积累,对修图人员的经验要求高,难度较大。
采用软打样以后,现在只需在图片制作部门设置一台软打样优化校正好的显示器,调图人员就可以利用数字文件在屏幕上模拟出报纸上的印刷效果,有利于提高调图质量,降低对修图人员经验的依赖。
另外,印刷和图片制作都以屏幕软打样颜色作为调色的依据,易于追样。一把尺子量到底,也解决了报业印刷普遍存在的缺乏评判标准的问题,有利于两道工序分别总结经验,各自提高质量。
油墨预置分为自动油墨预置和人工油墨预置。自动油墨预置在单张纸印刷机上比较普遍,确实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但对于报业印刷厂,除了少数高档印刷机具有自动油墨预置功能,国内绝大部分印刷机都需要人工预调墨量。
人工油墨预置按调墨方式不同又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控制台上集中调墨;另一种是直接在印刷机的各组墨斗处调墨键。第二种方式需要工人不停往返地抽样、调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考虑到报业印刷厂的报纸生产能力过剩,基本不可能进行设备升级,因此针对没有自动油墨预置的印刷机,我们与院校合作开发了一套报纸印刷油墨预置技术。
这套技术利用印前数字文件,计算出合理的墨斗辊转速、水斗辊转速、各墨区的墨键设置值,适用于墨斗调墨键印刷机和控制台调墨键印刷机:
图4 油墨预置在车间的应用
这种油墨预置技术为人工油墨预置,虽然该软件不能直接驱动墨斗进行设置,但与原来相比,预置精度大幅提高,能带来显著的好处:
(1)墨键值柱状图形象直观,比值准确,操作简单易行,降低了对技术工人的经验依赖;
(2)同时施工。在制版时,可以同步对版面预置墨量,减少开机阶段工人调墨的频度,甚至可以减少用工数量;
(3)由于墨量预置精度提高,因此减少了开机报数量,降低了纸耗;
(4)缩短开机后的调墨时间,可以快速进入正常印刷状态,提高报纸印刷时效性;
(5)精确控制墨量和水量,有利于水墨平衡,并能提高印版耐印率,减轻飞墨现象。
由于这种方式还是人工设置,只是预置的精度提高了,对企业而言成本低、适用性好,使用效果表明这种方法非常实用。
上述技术综合起来,涵盖了保证生产流程的全过程,对流程进行了改造,尤其加强了对流程各环节的控制。上述技术在我公司实际使用后,运转流畅,图片制作有了质的提升,印刷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并且在降低成本方面也成效显著。
作者|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 杜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