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Language selection):
  • 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湘西历史

作者:小编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7-04 点击数:

湘西历史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域,战国时属楚黔中郡,郡治在今常德市。秦昭王三十年(前285),取楚巫中、黔中郡及江南地另置黔中郡,郡治在今沅陵县西20里处。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分全国为36郡,后增4郡,共40郡。湖南省地分属黔中、长沙2郡,湘西州境属黔中郡,郡治设今沅陵县西。

  西汉,分全国为13部,部设刺史,直隶京师。湖南大部地属荆州,小部地属交州。荆州辖6郡1国,属地在今湖南境有零陵、桂阳、武陵3郡及长沙国,湘西州境属武陵郡。

  汉高祖五年(前202),改黔中郡为武陵郡,郡治义陵(今淑浦县),领13县,属地在今湖南境的有12县,湘西州境分属于沅陵(含今吉首、泸溪地)、辰阳(含今凤凰、花垣南部地)、迁陵(含今保靖、花垣北部地)、酉阳(含今龙山、永顺、古丈地)等4县。

   东汉分全国为13部,部设刺史,后称州牧,直隶京师。湖南属荆州,州治汉寿,即西汉索县故治(今常德市)。领7郡,属地在今湖南境的有4郡。湘西州境仍属荆州武陵郡。郡治移临沅(今常德市)。领13县,属地在今湖南境的有12县,在湘西州境有5县,即沅陵、辰阳、迁陵、酉县、充县,与西汉同。

  三国时,初属蜀,后属吴。吴分五州,州设刺史,直隶国郡。湖南属荆州,治南郡(今湖北江陵县)。领14郡,属地在今湖南境的有10郡,湘西州境域分属荆州武陵郡和天门郡。武陵郡,郡治同东汉,西汉故郡,领12县,属地在今湖南境有11县,在今湘西州境有5县:黔阳县(今龙山县地)、酉阳县(今永顺、古丈地)、沅陵、辰阳、迁陵3县同东汉。天门郡,治漤中(今慈利县西)。①吴景帝永安六年(263)分武陵郡置。领3县:漤中县(今大庸县永定区、慈利县地)、充县(今桑植地)、零阳县(今慈利、石门、澧县、临澧等地)。

  西晋分全国为20州,州设刺史、直隶洛阳。湖南分属荆州、广州。荆洲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移江陵(今湖北江陵县),领22郡。属地在今湖南境有9郡,湘西州境域仍分属荆州武陵郡。武陵郡,郡治同三国吴。汉、吴故郡,领10县。属地在今湘西州境有5县:镡成县(含今花垣、凤凰地),黔阳、酉阳、迁陵、沅陵4县与三国时期吴国同。

  东晋有扬、荆、湘、江、梁、益、交、广等州,州设刺史,直隶建康。湖南分属荆、湘、江3州。属地在今湖南境有13郡。今湘西州境仍分属荆州武陵郡。州、郡治所及属县同西晋。

  南朝时期,宋代,分江左所有地为22州,州设刺史,直隶建康。湖南分属荆、郢、湘3州。属地在湖南境有14郡国。湘西州境分属荆州天门太守和郢州武陵太守。㈤

  孝武帝建元年(454)分荆、湘、江、豫州部分地置郢州,治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武陵郡始分属,领10县,郡治及在湘西州境属县与两晋同。荆州天门太守,州、郡治同晋,属地在今湘西州境的县亦同皆。

  齐代沿袭宋制。

  ①清《直隶澧州志•辨伪》载:“天门郡治在永定卫域者.以天门山近卫也。至西晋太府四年迁澧阳。

  ②内史系王相,掌太守之任。《宋书州郡志》以内史和太守代表郡名。

  梁天监十年(511)前依齐制。天监十年后,湖南仍分属荆、郢、湘3州。属地在今湖南境共20州(郡级)、郡。今湘西州境分属郢州夜郎郡、卢州(郡级)、武陵郡,南阳郡和荆州天门郡。夜郎郡、治夜郎(今吉首市),分沅陵县置,领夜郎1县(辖今吉首市地)。卢州(郡级)、治泸溪。天监中分沅陵县置,辖今花垣、泸溪县地①和吉首部分地。武陵郡,治同宋、齐。领9县,属地在今湘西州境的有3县:大乡县(黔阳县改置,今龙山县地),迁陵、酉阳县与宋、齐同。南阳郡,治建昌,今辰溪县西北。分辰阳县置,含今凤凰县地。天门郡与宋齐同。

  陈代,分江南所有地为22州。州设刺史。直隶建康。湖南分属荆、沅、湘3州。今湘西州境分属沅州夜郎郡、沅陵郡、南阳郡和北园的北衡州(郡级)。

  隋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冀、雍、青、兖、徐、梁、豫、杨、荆9州。湖南属荆州,属地在今湖南境的有8郡,湘西州境域分属沅陵郡和澧阳郡。沅陵郡、治同南朝时陈,领5县,属地在今湘西境有3县:沅陵县(今沅陵、泸溪、花垣及吉首部分地),大乡县(今永顺、古丈、保靖、龙山县地);辰溪县(含今凤凰、吉首部分地)。

  唐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10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分为15道。道设采访使,直隶京师。湖南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属地在今湖南境有15州郡。今湘西州境地分属山南东道的澧州澧阳郡,②和黔中道的辰州卢溪郡、锦州卢阳郡、溪州灵溪郡。卢溪郡,治沅陵(今沅陵县)。隋朝时为沅陵郡,天宝元年(620)改名。领5县。属地在今湘西州境有2县:卢溪县(今泸溪、吉首、花垣地),麻阳县(含今凤凰地)。锦州卢阳郡,治卢阳(今麻阳县境)。属地在今湘西州境有3县:渭阳县(今凤凰地),洛甫县(今保靖地),招前县(今凤凰地)。灵溪郡,治大乡(今龙山地)。领2县:大乡县(今永顺、古丈、龙山地),三亭县(今保靖地)。

  五代时,湖南属楚,楚分所有地为28州1监。属地在今湖南境的有潭、岳、辰、锦、衡、道、郴、溪、澧、永、郎、邹、叙13州及桂阳监。今湘西州境域分属辰、澧、溪3州。辰州,同唐辰州卢溪郡。澧州同唐澧州澧阳郡。溪州同唐溪州灵溪郡,五代析为3州;誓下州,(今永顺古丈地);上溪州(今龙山地);保静州(今保靖及花垣部分地)。

  宋朝,初分全国为15路,神宗元丰元年(1078)为23路,南渡后只16路。路设安扶司,直隶京师。湖南分属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今湘西州境分属荆湖北路辰州卢溪郡的卢溪县(今泸溪、吉首、花垣地),沅州潭阳郡的麻阳县(含今凤凰地),荆湖北路的保静州(今保靖地),永顺州、下溪州、南渭州、施溶州(今永顺古丈地),上溪州(今龙山地);保静州、永顺州、下溪州、南渭州、施溶州、上溪州、均为羁縻州。

  元朝,分中夏为1中书省,11行中书省,直隶京师(中央)。湖南分属湖广行省、四川行省。湖广行省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治江陵(今湖北武汉市)。领8路1府1州。今泸溪、吉首地属辰州路。湖广行省恩州军民安扶司,治婺州(今贵州婺川县),领67蛮夷官,属地在今湘西州

  ①按卢州、洪崎孙《补梁疆域志》亦视为郡级、属沅州,不载领县。据徐文筢《东晋南北朝与地表.卢州领南阳郡、郡领建昌、沅陵、酉阳、盐泉、龙标等五县。当系天监十年后区划。

  ②据《新唐书•地理志》州郡连称原号澧州.后又改澧阳郡.一地二名。下份此。

  ③《风凰厅志•沿革志》道光四年刻本载:“宋太宗太平兴国7年.为招谕县.神宗熙宁八年旋废.并入麻阳县”。

  境有6蛮夷官:即五寨(宋沱洞、乌引洞、芦获洞、杜望洞、白崖洞均属今凤凰地),多著土村(今永顺地),会溪(今永顺地),施溶(今永顺地),腊惹洞(今永顺地),驴迟洞(今永顺地)。湖广行省新添葛蛮安扶司,治新添(今贵州贵定县)。领132长官司。属地在今湘西州境有3长官司:南渭州(今永顺地),白崖(今龙山地),保静州(今保靖、花垣地及古丈部分地)。四川行省永顺等处军民安扶司,治今永顺,辖今永顺、古丈等地。

  明朝,除北京、南京,分全国为13省,省设布政使司,后改承宣布政使司,直隶中央。湖南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属地在今湖南境有7府2州2司。今湘西州境分属辰溪府的卢溪县(含今泸溪、吉首地);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含今永顺、古丈、龙山地);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含今保靖、花垣、凤凰地)。

  清朝初,分全国为18省,后增奉天、吉林、黑龙江、台湾、新疆5省,共23省。省设布政使司,直隶京师。省下设道、府、州、厅、县。湖南省辖4道9府4直隶州5直隶厅(散厅、散州)72县。直隶州辖县,直隶厅不辖县;直隶州直隶厅直接隶“道、“省”,不由府管辖;散厅散州受府、直隶州节制,实际同县。今湘西州境分属辰沅永靖道辰州府泸溪县;永顺府永顺县、保靖县、龙山县,古丈厅;乾州、凤凰、永绥3个直隶厅。

  中华民国3年(1914),湖南废除府、厅、州建制,保留道县两级。境域乾城、泸溪、凤凰、永绥、保靖、古丈、永顺、龙山8县属辰沅道,治凤凰。民国9年9月废道存省县两级。辰沅道延至次年10月裁撤。民国24年5月,湖南省政府在沅陵设置湘西绥靖处,辖沅陵、慈利等19县。分5个行政督察区。永顺、保靖、龙山属永保龙桑区;乾城、凤凰、古丈、永绥属乾凤古绥区;泸溪属沅泸辰溆区。民国25年6月,湘西绥靖处由19县增至25县,划为4个行政督察区。泸溪、永顺、龙山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沅陵。乾城、凤凰、永绥、保靖、古丈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乾城。民国27年2月,湖南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泸溪、永顺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沅陵。乾城、凤凰、永绥、保靖、古丈、龙山属第4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乾城。同年3月第三、第四行政督察区域变更。保靖、古丈、永顺、龙山4县为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永顺。乾城、泸溪、凤凰、永绥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乾城。民国29年5月,湖南省85个县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保靖、古丈、永顺、龙山4县为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永顺。乾城、泸溪、凤凰、永绥4县属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沅陵。这次调整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

历史上境域内存在过的类似州级(地区级)建制的机构有:


  一、羁縻州宣慰司

  包括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和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

  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 唐武则天天授:二年(691),析辰州置溪州,天宝元年(742),改溪州为溪州灵溪郡,乾元元年(758)复溪州名,辖大乡、三亭2县,隶黔中道。五代时析为3州:誓下州、上溪州、保靖州。均属楚彭氏世袭溪州地。宋朝分上、中、下溪州,又有龙赐、天赐、中顺、感化、保靖、永顺等6州,懿、安、远、新、治、富、未、宁、南、顺、高州共20州①,均为羁縻州,皆设

  ①按《宋史•西南溪洞诸蛮传》、《永顺县志》民国版载“又有溶州.渭州、吉州、蓝州、保顺州共25州”。

  刺史。以下溪州、刺史兼都誓主,余19州皆隶属,谓誓下州。彭氏世据溪州,自署刺史,兄弟子侄世代承袭。治所在今永顺县东南旧司城,隶荆湖北路。元至元年间(1264~1294)置永顺路,后改永顺保靖南渭安抚司。至大三年(1310),改为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元至正十一年(1351),改为永顺等处军民宣扶使司,辖58旗,隶四川行省。

  明洪武三年(1370) 二月为州,十二月置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治永顺。洪武六年(1373)4为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治永顺。隶湖广布政使司,后改属湖广都指挥使司。辖3州,6长官司:即南渭州(今永顺部分地)、施溶州(今永顺、古丈部分地)、上溪州(今龙山县),驴迟洞(今永顺部分地)、腊惹洞(今永顺部分地)、萝着黄洞(今永顺古丈地)、施溶溪(今顺地)、田家洞,(今古丈地)、自崖洞(今龙山地)共6长官司。

  清雍正七年(1729)废宣慰司,置永顺府。治今永顺灵溪镇。辖永顺、保靖、龙山、桑植4县。隶辰沅永靖道。

  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 五代十国时,后梁开平元年(907)分三亭县置保静州(今保靖、花垣地),属楚彭氏溪州。后周广顺三年(953),置保静州安抚使,宋太祖建隆元年(960),改为羁縻保静州,属荆湖北路。元初,改保静州为保靖州,属湖广行省,新添葛蛮安抚司,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置保靖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宣慰司,洪武六年,升为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隶湖广布政使司,后改属湖广都指挥使司。治保靖,辖五寨长官司(今凤凰地)、竿子坪长官司(今凤凰县地)④。清雍正七年(1729)五月,废保靖宣慰司置保靖县。治保靖,隶永顺府。

  


  二、永顺府


  清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裁永顺、保靖、桑植3司,置永顺府。属分巡辰永靖道,隶湖南布政使司,辖永顺、龙山、保靖、桑植4县。雍正十三年,府属分巡辰永靖兵备道。乾隆元年(1736),属辰沅永靖兵备道。

  清道光二年(1822),析永顺县之罗依、西英、功全、冲正4保地置古丈坪厅(散厅),直隶永顺府。民国2~(1913),改古丈坪厅为古丈县。属永顺府。时永顺府辖五县:即永顺、保靖、龙山、桑植、古丈。治永顺、隶辰沅永靖道。民国3年,湖南省废“府”、“州”、“厅”,府下县直隶湖南省辰沅永靖道。



  三、辰沅永靖道


  清康熙三年(1664),设分巡辰沅靖道,治沅州(今芷江),隶湖南布政使司。辖2府州11州县。康熙四十三年,道治移迁五寨司城(今凤凰)。清雍正七年(1729),置永顺府旧其所属。雍正八年,改分巡辰沅靖道为分巡辰永靖道,治凤凰。雍正十三年,道廉兵备,改辰永靖道为辰永

  ①土司各分部落称“旗”。58旗为“辰则东西南北雄.将能精锐爱先锋。左韬德茂亲勋策.右略灵通镇荩忠。武敌雨星

  义马•称冲水战涌祥龙。项长虎豹嘉威捷•福庆凯旋智胜功。后添设“请谋’,二字.一字一旗共58旗。土司家另设有:戎、猪、镶、苗、米房、吹鼓手、伴俏、长川、放人、总管等“旗”。

  ②按《永顺府志》乾隆版载“保靖司在明有长官司五:一为五寨等五洞;一为竿子坪.一为两江口.一为镇远臻部等处”。

  靖兵备道。清乾隆元年(1736)升沅州为府,改辰永靖兵备道为辰沅永靖兵备道,治凤凰,隶湖南布政使司。清嘉庆元年(1796)升乾州厅、永绥厅、凤凰厅为直隶厅来属。至清末辖3府、1直隶州、4直隶厅、16厅(散厅)州、县。3府即:辰州府,治沅陵。辖沅陵、泸溪、辰溪、溆浦4县。沅州府,治芷江。辖芷江、黔阳、麻阳3县。永顺府,治永顺。领永顺、保靖、龙山、桑植4县和古丈坪厅。1直隶州,即靖州,治靖州。领靖州直辖地、绥宁、通道、会同3县。4直隶厅:即乾州、凤凰、永绥、晃州直隶厅。

  民国3年(1914),湖南省废“府”、“州”、“厅”,保留道,州厅改名为县。改辰沅永靖道为辰沅道,治凤凰。辖20县:即凤凰、乾城、古丈、永绥、保靖、永顺、龙山、泸溪、桑植、沅陵、辰溪、麻阳、溆浦、芷江、黔阳、靖县、晃县、绥宁、会同、通道。民国5年,裁武陵道,将所属大庸、石门、慈利、桃源等4县划入,总24县。民国11年,湖南省道制撤销,属县直隶湖南省。




  四、督察区、专区

  督察区 民国24年(1935),湖南省政府在沅陵设置湘西绥靖处,指定绥靖19县,划分5个行政督察区。治在今湘西州I境内的有第三、第五行政督察区。即永保龙桑区,专员公署设永顺,辖永顺、保靖、龙山、桑植4县。乾凤古绥区,专员公署设乾城(今吉首乾州),辖乾城、凤凰、古丈、永绥4县。境内泸溪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公署在沅陵。

  民国25年5月,中华民国政府行政院正式颁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暂行条例》后,湖南省扩大在湘西的行政督察区域,重新调整为4个督察区。由原19县增至25县。境内泸溪、永顺、龙山县被划入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沅陵。乾城、凤凰、保靖、古丈、永绥县被划入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乾城。

  民国26年12月,湖南全省普遍设置行政督察区,以专员兼任驻地县县长。全省75个县、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境内永顺、泸溪2县被划入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沅陵。乾城、龙山、保靖、古丈、永绥、凤凰6县划入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乾城。

  民国29年4月,湖南省调整行政督察区,划全省为10个行政督察区。治在境内的有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永顺,辖永顺、保靖、龙山、古丈、桑植、大庸6县。乾城、凤凰、永绥、泸溪4县被划人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沅陵。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专区 1949年12月底,湖南先后设置10个专区。治在境内的有永顺专区。1950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在沅陵设置湘西行政公署,辖永顺、沅陵、会同3个专区。治在境内的永顺专区,专员公署设永顺,辖永顺、保靖、古丈、龙山、桑植、大庸6县。乾城、永绥、泸溪、凤凰4县划入沅陵专区。公署设沅陵。



  五、湘西苗族自治区、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域,战国时属楚黔中郡。西汉属武陵郡。三国时初属蜀,后属吴。西晋、东晋属荆州武陵郡。隋唐五代时期属黔中道。宋为荆湖北路的辰州、澧州。元为湖广行省恩州宣慰司、辰州路、澧州路和四川行省永顺宣慰司,以及新添葛蛮安抚司地。明置永顺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其余为岳、辰两州地。清置永顺府和凤凰、乾州、永绥直隶厅,东北部为澧州地。1914~1922年为辰沅道。1938~1949年为第八、九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凤凰、乾城、永绥、泸溪等县和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分属沅陵专区和永顺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因此,1952年8月1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划乾城、凤凰、永绥、泸溪、古丈、保靖6县地,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地师级),区治设乾城县所里镇,隶湖南省,辖6县,即乾城、凤凰、花垣、泸溪、古丈、保靖。9月湘西行署及所属永顺、沅陵、会同3专区撤销,其永顺、龙山、桑植、大庸4县由湘西苗族自治区代管,至12月正式接管这4县。1955年4月28日,根据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湘西苗族自治区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州治州域不变。1957年9月6日国务院第五十七次全体会议通过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关于设置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并撤销湘西苗族自治州的决定。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同时湘西苗族自治州宣布撤销。

  1952年设立湘西苗族自治区,自治区人民政府驻乾城县所里。原永顺专区所属永顺、龙山、大庸、保靖、桑植、古丈6县及原沅陵专区所属乾城、永绥、泸溪、凤凰4县划入湘西苗族自治区。辖10县。1953年乾城县改名为吉首县;永绥县改名花垣县。1954年永顺、龙山、桑植、大庸4县改由省直辖,仍委托该自治区代管。1955年湘西苗族自治区改设湘西苗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吉首县。1957年9月20日设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驻吉首县。原湘西苗族自治州所属吉首、泸溪(驻武溪镇)、凤凰(驻沱江镇)、花垣、保靖(驻迁陵镇)、古丈6县及原由湘西苗族自治州代省领导的永顺、龙山、桑植、大庸4县划归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10县。永顺专区1949年设永顺专区,专署驻永顺县。辖永顺、龙山、大庸、保靖、桑植、古丈等6县。1952年撤销永顺专区,原永顺专区所属永顺、龙山、大庸、保靖、桑植、古丈6县划归湘西苗族自治区。 (以上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史为乐著》)